2013年6月21日

H老師說得太好,覺得自己寫得很爛的此刻也哭了出來。全文照抄,提醒自己。

Huimin Chen:「今日傍晚飛車新竹回清大口試一篇碩士論文計畫,沒料到竟然花了兩小時。這是我口試的第二篇論文大綱,第一篇是講龍發堂的,這一篇是監獄(但其實不是真的要講監獄),兩篇都是我的研究興趣和領域,看見有學生有興趣在做,我也高興。想起2000年我在清大人類所碩論大綱口試時,想來都有點不好意思,因為當時的情感壓力很大(也是後來十幾年來的高壓來源),總是動輒得咎,我竟然在和教授一來一往間哭了出來,當時覺得自己想說的被誤解了,口試老師憑什麼這樣子指責我,他真的懂我要幹嘛嗎?但這位老師,卻是在一年後的final defense上,最支持我的一位,他說我在討論精神病人時的mental illness華文化用「不舒服」字眼,是很好的,替我戰了精神科醫師和醫療人類學的老師。而在那次很丟臉的痛哭後,我在任何學術場合上,不論自己是什麼身分和角色,都可以平起平坐地全神貫注地投入在我所思所想所關切地儘量用最大誠意去互動去聽意見,也不輕易放棄任何有質感的討論機會,不管對方是誰。也因著那樣的經驗,在這兩次的口試裡,我都期待自己能夠體會到對方想要表現的有感覺的想要處理的到底是什麼,提供早一步以及早讀了點書和多些經驗的意見,希望能協助對方在真正寫作論文前,可以多少有點幫助。雖然我自己是民族誌田野經驗研究的愛好者,但我並不覺得沒去過就不能做(不然多少理論家都要中槍倒地?),或者一定是要做經驗或實證研究,一點也不這麼認為。但,我認為,應該要有清楚的發問,可以協助釐清問題的閱讀,和自己有把握處理的文本資料,不在於相信真偽,而在於為啥對方會信以為真(而不是要去辯護或真的自己也跟著信以為真)。在碩論階段最甜美也最艱困的部分,是要證明自己是有能力自己操作一個研究的,發現問題、形成問題意識、可以找資料、有能力處理資料,自問自答。所以不要大,要有風格與文采,要知道自己在和誰對話,而這本論文的政治性座標又可如何標定?無論是對著弱勢行動的政治性,甚至是學術裡的政治性。其實大家難免都會一直自以為是,但當年的那些自以為是,又何嘗不是一種滋養的養分,是各式各類的象徵,在不知情的很久以後,會指引著現在的自己。光是這點,當時所沒有意識到的,到了今天,就興味盎然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